微信吸粉神器商業模式的挑戰點
2016-09-22閱讀量:

用戶需求和商業價值
微信首先是一個通訊工具。無論騰訊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戶的認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再也改不了了。對于絕大多數用戶微信是一個通訊工具,這是用戶的主訴求,或者一級需求。一個產品只會有一個主訴求,此外其他都是二級需求,二級之下還有三級四級。比如微博用戶看微博,就是一級需求(瀏覽),發微博就是二級需求(表達),發微博插入各種功能就是三級需求。需求的層級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業價值就越低。
商業價值的高低,和用戶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業模式,就是在滿足用戶的一級需求時,把商業價值實現了,比如搜索,電子商務。互聯網能讓很多商業價值在滿足用戶的二級需求層次實現的產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戲和各種toC的增值服務,比如QQ的頭像、會員,網游的道具等。和用戶需求關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間,比如門戶廣告,視頻網站廣告。用戶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業價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戶中實現,那就得花很多資源把用戶基數做大。
所以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戰是選擇在通訊里挖掘商業模式,還是找到和放大用戶的二級需求,尋找其中的商業模式。
兩個頁面原則的挑戰
對于獨立產品,從設計而言,最理想的是能在一個頁面里滿足用戶的主訴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類產品做到了這一點,就是facebook,twitter和hao123。差一點的,用兩個頁面,比如門戶的首頁和內容頁,搜索的首頁和結果頁,IM的好友列表頁和對話框。(電子商務的用戶需求鏈比較長,這里不適用)
無論PC和無線,用戶只會集中在最多兩個(兩類)頁面里,所以一個單獨的產品,如果不能在兩個頁面里實現商業價值的,都沒戲。因為用戶是很懶的,到了第三個頁面,你的用戶早就損失殆盡了,除非是賣東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戶目標性很強。
對于微信而言,挑戰就是在用戶打開微信后的兩個頁面里把商業價值實現。
微信商業模式的天花板
在兩個頁面里,滿足用戶較高的需求,同時實現商業價值。這就是微信商業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產品的天花板。
舉個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頁面里有些加V商戶,這是否有商業化價值?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里一個較低的二級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級頁面。即用戶到達這一頁,打開微信后,要點兩下,用戶就漏了兩次。這好處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訊功能,但如果要實現商業化,微信就得培養用戶習慣,把這個功能提升一個層級,放在二級頁面,引導用戶每天都用,這必然就會弱化微信的通訊功能。微信會這么做嗎?如果微信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導航欄就可以換成“附近的人”、“朋友圈”、“應用”等等,而不是現在這個結構。
每個人都在講移動的革命,因為移動帶來了PC沒有的兩個東西,位置信息和實時在線。但移動也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僅限制了“廣告”這個經典商業模式的價值,也讓移動上的交互受到限制,變得很笨拙,用戶不能在多個功能間流暢的切換,產品也不能像PC上那樣放太多功能。這給微信帶來的麻煩就是用戶很難在一個應用中轉來轉去頭不暈。
手機交互的受限,對于移動購物是個利好,因為用戶不再有過多的選擇,可以迅速決策。對于專注于垂直領域的創業者也是一個利好,因為大而全的app在手機里不適用,巨頭在PC上的優勢在手機里就不那么明顯,用戶會習慣在一個應用里完成一個服務,或者說一個垂直的服務會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Timeline的商業價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打開時的默認頁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頁面。在這一頁,微信碰到了手機屏幕的障礙,不能像PC上的QQ一樣,把好友列表和會話提醒放在一頁,只能把通訊錄,找朋友,設置,放到下方導航。這就是手機的特性:一個app只能干一個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對話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訂閱媒體、商戶信息”這個較強的用戶需求。這個需求屬于訂閱,與微信的通訊定位符合。這些訂閱的媒體、商戶內容,用戶點一下就可以到達內容頁,基本符合“在兩個頁面里,滿足用戶較高的需求“,所以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業化嘗試,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務向商戶和媒體收費,同時,微信也充滿了O2O的想像空間。因為微信有先天優勢可以在O2O這個環節里干通訊的事。
但訂閱商戶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大商業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機,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訂閱媒體和商戶信息,我們經常收到的手機報,各種促銷短信,本質上和微信的訂閱沒有區別。在訂閱上,微信并沒用帶來革命,這和搜索帶來的廣告革命和電子商務帶來的商業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在互動上,商戶與用戶的互動是復雜、缺乏標準化和衡量指標的,商戶很難有持續的驅動力去做這個事,商戶沒有驅動力,用戶就不會有好的體驗,變成了一個死結。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頁面,如何在這一頁找到商業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訊鏈引發過去不能實現的變革,這就是微信商業化的關鍵,但至少目前還看不到微信有實質的進展。相比,陌陌類的垂直產品,起始頁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業模式,這就是其他創業者的機會。
對話窗口的商業價值
對話窗口是現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級頁面。但這一頁的商業價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手機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難用這頁實現QQIM在 PC上的很多商業價值,如QQ秀,廣告和其他產品的導入。
可以肯定一點,在微信對話窗口,插入各種應用是不靠譜的,幾乎沒有商業價值。做為一個通訊工具,人們每天平均溝通的對象個數是很少的。和其他人對話時在對話窗口買張電影票,送個禮品,推薦個餐廳,這是超級不靠譜的設計,站在自我角度想當然。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敗筆了。對話窗口唯一有點使用價值的就是表情和音樂,但在國內商業價值不高。
如果創業者通過微信開放平臺,希望用戶在對話窗口插入自己的應用獲取商業價值,那就更不靠譜了,一定不會成功。
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個生于移動時代的facebook,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和用戶需求。朋友圈和開放平臺結合,至少在游戲變現上就有現成的商業模式,在LBS上,O2O上還有facebook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除了產品節奏的控制,可能還是在觀察這個功能對通訊服務主訴求的影響。
朋友圈是一個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還重,一但被強化,如何在微信其他功能之間切換,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就是手機的難題。
一個產品,可能有多個不同吸引用戶的點,但產品定型后,無論你怎么改,他的主訴求是不會變的。把在一個成功產品中發現的用戶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見的例子是使用獨立產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戲之于QQIM,360瀏覽器之于360安全衛士。也許朋友圈更合適成為一個獨立的APP。
一張船票
手機交互界面太小,多個應用間切換不方便,這給移動產品的商業化帶來了巨大挑戰。所以,微信完全不能如外界想像的商業前景那么無所不包。這現在看起來仍然只能是一張船票,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艦?;蛟S移動應用上,就不可能存在QQ那樣的航母,而只能是一只只的艦隊。對于創業者而言,是選擇上大船,還是成為艦隊的一員,將是一個挑戰。但微信的成功給移動領域的創業者了一個信心,只要你關注用戶體驗,嗅覺敏銳,至少有機會成為一艘船,而且可能不會面臨巨型航空母艦的威脅。
上一篇:怎樣的創業公司才能突破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