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眾號賣貨轉化率 不能忽視這四點
2016-11-01閱讀量:

現在很多大品牌,或者微商,都在選擇內容電商投放,往往效果不盡如意。為什么閱讀量那么高,轉化率卻那么低?到底多高的轉化率算高?有個業內數據,單篇圖文的轉化率達到1%,已經算很不錯了。這是一個分水嶺,即購買人數除以閱讀人數的比率。轉化率能達到4%的,已經算非常厲害了。
有個公眾號:“剽悍一只貓”,賣貨轉化率不錯。小編仔細研究了他的軟文,發現有幾個特點:
第一,粉絲信任度極高
公眾號內容電商的交易,實際上是一種信任關系的變現,運營主與粉絲之間的信任關系,對銷量轉化率影響極大。
剽悍一只貓的公眾號主要分享泛成長類,包括一些為人處事、個性成長心得,職場經驗,他通過這些內容與粉絲之間建立了極好的信任關系,粉絲信任的不僅是他的內容,更是他的人格。
所以,他推薦購買東西,符合粉絲對他的認知,這種信任匹配度高,高轉化也是自然。
你可能也幫助客戶投放過一些營銷號,有做視頻的,也有做漫畫的,閱讀量篇篇十萬+,轉化卻不高,其實原因也在這,粉絲看完內容,還是不記得你是誰,又何談信任關系?
第二,對廣告選品要求嚴格,不是給錢就做廣告
這也是很難能可貴的一點,曾有個護膚品客戶創立了一個新品牌,投放預算也很多,剽悍一只貓當時選擇了拒絕。
原因是:新品牌,與他的粉絲標簽不是很符合,他擔心轉化低,不能給客戶帶來超值利益的事,他寧可不做。
另外,在廣告產品定價上,他應該也有做過數據統計分析,大多數粉絲可以接受的價格低于2000元。
第三,選擇圖文廣告多于視頻廣告。
這里有個誤區,很多客戶以為視頻的內容轉化高,比如一條,二更。
其實視頻只是形式,一種表達方式,有些產品可能用視頻傳遞更直觀,有煽動性,但是有的產品用圖文也可以做到,畢竟視頻制作周期成本高,轉化率未必高。
第四,非常注重通過文案營造消費場景。
用戶在公眾號買東西,不同于逛淘寶天貓,是抱著買東西的目的去的,公眾號上很可能就是無意之中被標題吸引進來了,打發下時間,想找點好玩的看看,或者抱著學習的想法。
這個時候,想賣東西給他們,你需要構建用戶的消費場景,提醒他們買東西,給他們買東西的理由!
舉個例子,如果你賣的是日歷,文案即消費場景,購買理由。如果按照老一套的電商營銷文案玩法,我們會窮盡其意的去提煉產品的賣點,功能,價值,或者雕琢美感,玩文字游戲。
但這些在微信公眾號內容電商里,統統行不通。我們要做到就是重新塑造“誘導”,激活粉絲購買意識,這也是每個自媒體人,都應該學習打磨的營銷文案技巧,如何進行消費場景塑造。
在新媒體營銷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案例,通過一篇公眾號文章,10分鐘賣出了1.5萬個砧板!號主是個有影響力的網紅,這個因素先不說,她有很強的信任基礎。
在介紹產品之前,她描述了一段經歷:幾年前在香港相夫教子時,好友送了一款這樣的砧板。香港是個潮濕之地,家里的別的砧板逐漸敗退,唯獨這塊越發的好用,從不發霉,一直陪她默默地做出一頓頓飯,讓丈夫健康,帶孩子長大。
這就是一小段描寫理想中的家庭主婦生活的文案,配上產品的賣點,砧板這種極其普通的產品,她將產品與大家喜聞樂見的場景勾連,極具畫面感,讓人共鳴,“讓丈夫健康,帶孩子成長!”
她其實在提醒我們: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擁有這樣的生活,只需花不太多的錢就可以實現,所以買!
所有產品都知道夸自己好,好產品也的確多,別忘了,我們已經處于生產嚴重過剩、同質化的年代。產品本身沒有溫度,但是可以通過文案賦予產品溫度,制造場景,給讀者一種有情感的體驗!因為,在看文章的,不再是電商時代冷冰冰的數據,不再是數字化的流量,而是人,有思維有血肉有情感又溫度的人。
下一篇:微信小程序:不可高估,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