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經營”不再局限“流量營銷”,平臺化轉
2016-09-22閱讀量:
8月19日消息,如今移動數據流量成為電信業收入增長的首要動力,因此全球運營商在流量經營上也在發生策略的改變。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如今的“流量經營”已不再局限在“流量營銷”,開始對平臺化轉型有了新的認識,而且領先運營商都在加快 “平臺”建設,流量經營向平臺化轉型方向發展。
移動數據流量持續高速增長
根據全球移動數據流量預計,移動數據流量成為電信業收入增長的首要動力。
因此,運營商在流量經營上開始各有側重,例如:在用戶方面,實行多終端共享以及家庭套餐;在服務方面,實行流量共享和分層、免費流量套餐以及定向流量服務;在內容方面,實行與內容提供者開展合作的方式,建立內容分發平臺,以及優質內容+高流量包;在管道方面,事項部署高速網絡,加速用戶遷移以及強化智能管道建設。
“流量經營”不再局限在“流量營銷”
我國運營商創新性的開發后向經營與流量交易平臺,在面向用戶側,流量交易平臺允許用戶自由買賣、交易、贈送和賺取流量貨幣,與社交平臺互動,提升了用戶活躍度。
面向商家側,將移動用戶與線上(如,電子商務)和線下(如,航空公司、銀行和餐飲)行業連接起來,創新了成本低廉的激勵式營銷模式。
在交互平臺方面,打造了一個連接用戶與線上/線下商家的新型流量生態系統,為參與各方進一步擴展創造了商機。
全球電信運營商對平臺化轉型開始達成共識
目前,全球運營商轉型發展主要是圍繞“流量經營”轉型和“服務數字化”兩大主題,強調合作性、平臺性和社會性。
而在轉型方向有著共性特征,戰略層面上,強調“數字化”、“合作共贏”、“平臺化”、“利用自身的能力,助力區域/經濟發展”;業務層面上,面向個人,圍繞流量經營;面向家庭,提供寬帶+內容媒體服務;面向企業,提供行業應用、云/大數據、安全等服務;組織運營上,傳統業務和新業務相分離;成立專業化公司;逐步建立事業群/部制體制;創新機制上,成立創新孵化器和成立投資基金;網絡演進上,4/5G、高速全業務。
其次是在“平臺化轉型”的共性主題上。合作性上,對待OTT的看法,由競爭替代,到合作共贏;平臺性上,對自身的產業價值環境定位,由直接服務者,到“服務平臺”、“能力平臺”和“網絡平臺”等;社會性上,在社會價值功能方面,更加強調社會公益性、基礎性價值,面向社會發展提供貢獻,更強調與區域經濟結合更緊密。
平臺化是電信運營商組建生態系統的過程
其實,平臺化是電信運營商組建生態系統的過程。那么運營商為什么要做平臺?一是因為網絡能力開放是信息通信產業鏈價值最大化的基礎環節;二是不同產業環節發起組建生態系統間的競爭。
究竟什么是平臺?也就是提供業務接入和提供能力調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基礎設施實現高速傳輸的大容量、智能管道實現智慧計算的大計算、泛在接入實現萬物互聯的大連接以及開放能力實現交互融合的大交互。
如何做平臺?就是智能化、開放化的平臺建設,以及組織流程改造、商業關系建設的生態系統構建。
因此,電信運營商平臺化轉型的目標是:對外滿足多用戶/多終端接入、多業務輸出、多伙伴合作需求,進而推動收入增長,對內則能以較低的成本滿足網絡運維、業務實現、內部管理的生產經營要求。
電信運營商平臺化轉型的思路
目前,電信運營商平臺化轉型主要有四個方向:
在平臺商業模式方面,借助互聯網的理念和營銷服務方式,提高平臺吸引力,為生產者和用戶者同時提供服務。利用平臺地位,將收費方式由“前向”向“前向+后向+分層”等多方式擴展。
為新業務新模式建立新機制方面,增加圍繞新業務、新服務的運營體系和流程,通常需成立相對獨立的新部門。
圍繞能力進行平臺化,形成開放平臺體系結構,且開放方面,能力分為三大類,一是網絡通信能力、二是互聯網服務能力、三是商業推廣能力,通過平臺化,實現對外開放。
以及滿足多元接入需求,全業務、高帶寬、新型基礎設施等,并且運維和管理成本較低,進而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不同伙伴、不同客戶需求。
構建平臺化新生態系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因為平臺化是運營商組建生態系統的一個過程,對基礎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模式、合作默契提出的更多的要求和考驗。
對于基礎運營商而言,在網絡調動和支撐能力、網絡能力開放、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以及面向企業的后向服務能力需要更多的要求和考驗。
而互聯網企業在業務創新能力、客戶服務能力、商業模式創新能力、用戶權益保護能力以及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上面臨更多的考驗。
上一篇:零售業該如何解決O2O焦慮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