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將是毋庸置疑的未來支付趨勢
2016-09-23閱讀量:
研究發現,90后學生和23歲-29歲的職場新貴是移動支付的生力軍,他們也更習慣無現金的生活方式——超過12%的受訪大學生更是表示出門“不帶錢”,近35%的年輕白領表示出門帶現金會少于100元。
“移動支付將是毋庸置疑的未來支付趨勢,中國目前無論在規模、用戶數量和增速上都領先全球,‘無現金生活’在中國的普及度逐日提升。在移動支付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賦予消費者更多選擇,同時也給予品牌更多近距離了解消費者、與消費者進行準確溝通、提升用戶體驗的空間。品牌只有突破傳統,深諳‘全渠道營銷’的理念,才能不斷開辟新的營銷渠道和場景。”近日,全球領先研究集團益普索聯手奧美對8180名消費者進行在線訪問所完成的“無現金移動生活”報告稱。
移動支付正在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普及。丹麥從今年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告別現金的國家,瑞典則宣布致力于在2030年告別現金。2015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的交易規模已經達到了十萬億元。移動支付用戶規模已達3.58億,同比增長64.5%,“無現金”日漸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研究發現,90后學生和23歲-29歲的職場新貴是移動支付的生力軍,他們也更習慣無現金的生活方式——超過12%的受訪大學生更是表示出門“不帶錢”,近35%的年輕白領表示出門帶現金會少于100元。
從手機“淘”到線下“掃”
調查顯示,有7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使用移動支付在網上購買過衣服。而在線下購買衣服的過程中,習慣刷卡的消費者在減少,掃碼支付的消費者在增加——40%的受訪者表示在線下購衣時使用過移動支付。得益于移動支付在商家中的普及,消費者移動支付的意愿也越來越強。商家也是這一趨勢的受益者,移動支付讓他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戶的身份和習慣,并利用移動支付的數據進行客戶關系管理。
隨著消費者支付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移動支付并成為習慣,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而對于服裝企業,在線下門店中接入移動支付帶來了支付體驗的提升;同時,多元化的支付接口也為企業提供了多種收集消費者行為數據的渠道,完善了CRM數據庫。這將給差異化營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性。例如,在不同的渠道推送針對不同消費者的文章、主推不同的產品。
無論是外賣、網絡訂餐,還是堂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他們會使用移動支付,研究發現:高頻時75%的受訪者使用移動支付點外賣;高頻時62%的受訪者會在堂食時使用移動支付,微信和支付寶是消費者的首選移動支付方式。
同時,移動支付的場景也愈發多樣化。比如,顧客可以通過微信掃一掃餐廳桌面的二維碼,即可在其微信公眾號內自助點菜、確認菜單、支付買單;顧客也可以通過訂餐軟件預訂早餐送至辦公室,并使用移動支付,雖然這只占受訪者的2.6%,但該習慣人群中超過40%都擁有本科以上學歷。
可追蹤的移動支付數據為餐飲企業提供了分析消費者行為的機會。企業可以通過收集消費數據,對目標人群做精準定位。并且,通過移動支付的端口,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將產品、促銷活動、經營理念等企業核心價值傳遞給消費者;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各種平臺向商家發出自己的聲音。這種更及時的交流過程將使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晉升到客戶體驗管理的層面。
移動支付是生活的“水電煤”,也是生活的“柴米油鹽”
移動支付對于“住”最大的改變莫過于“水電煤”等生活賬單的支付。調查發現,77%的受訪者表示用微信或支付寶處理生活賬單。此外,知名便利店和超市基本已全面支持移動支付,大多門店還能支持超過3種以上的支付方式,高達68%的受訪者表示在超市和便利店有過移動支付體驗。
對于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來說,他們開始嘗試借助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的強大網絡,連通物業、小區周邊商家以及上門服務企業,真正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無縫融合。
通過手機應用預訂出行已經成為新常態,與之同步蓬勃發展的便是預訂完成后的移動支付環節。在出游方面,50%的人直接使用手機規劃并支付行程,而這一人群在2014年只占總人數的17%。
伴隨中國游客境外出行和購物的激增,中國各家移動支付提供商正不遺余力地“走出去”,加速境外布局。
而在休閑娛樂方面,電影票無疑是移動支付滲透最深入的領域。以2016年5月的全國總票房為例,76.2%來自網絡售票,這一數據在今年將超過80%。有業內人士預測,社交軟件結合支付系統與休閑娛樂成為有效的營運模式,通過手機APP相約去網紅餐廳“拔草”、預約訂票成為主流。而通過移動支付的端口,企業亦可將各類促銷活動傳遞給消費者,吸引想嘗鮮的客群。
移動支付的大趨勢無疑給了廣大商家一個暗示:優惠也要往線上轉移,可通過拼團、在線上發優惠券等多種營銷方式籠絡更多的線上消費群。在微信上展開這些活動需要借助一些SaaS工具,如全民拼團、云券來了等,引導用戶完成線上領券、消費,到線下門店進行核銷。好的產品搭配上好的營銷工具,能讓營銷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